在历史上,乐器的制造、音乐的发芽与繁荣以及音乐、乐器种类的增多,都是声学所产生的重要源泉。 因此可以说,中国古代音乐对于声学的发展也具有非凡的意义。
音乐和乐器几乎是同一时间产生的,在原始部落随便捡起的石块和所采摘的芦苇为歌舞来进行伴奏,后来石块就发展成了我们今天的乐器“磬”。
在河南博物馆里,收藏着一支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骨笛,这支骨笛是用鹤骨所制,距今已有8700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华第一笛”,是迄今所见年代最久远的乐器。它至今仍能演奏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旋律,其准确的音高让人难以猜测他们当时是如何计算格音孔位置的。
用鹤类动物的尺骨做成的骨笛
制笛人为确定孔距刻画的印记
《吕氏春秋》记载,黄帝令伶伦取竹作律,增损长短成十二律;伏羲作琴,三分损益成十三音。三分损益法就是把管(笛、箫)加长三分之一或减短三分之一,这样听起来都很和谐,这是最早的声学定律。
“三分损益法”是我国著名的音乐理论,根据弦乐器的弦长和音调之间的关系,弦乐器的弦越长,音调越高,反之越低。其计算方法是以基音的弦长为基准。乘以三分之二(损一)或乘以三分之四(益一)即可确定另一个比基音高或者低的音的弦长,以此类推,计算十二次,就可以得到比基音高一倍或低一半的音(就是高八度或低八度的音)的弦长,也就完成了一个八度中12个音的相应弦长的计算。
到了明代,科学家朱载堉发明了更为准确地“十二平均律”,为当今世界钢琴和手工琴等乐器普遍使用。
中国古代丰富的音乐实践奠定了声学发展的基础,而声学也是中国古代科学中最为发达的学科之一。
prev:你准备好为你的企业噪声缴税了吗?
next:nothing
Company Profile
Our advantages
Corporate culture
Certificates
Acoustic Laboratory
Acoustic Detection Technology
Consultant
Acoustic Laboratory
Industrial noise reduction
Expert advisers
Anechoic chamber
Mute Room
Reverberation and Soundproof room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Scan the QR code